English

维修车间成长起来的“发明大王”

2000年全国劳模和先进工作者人选事迹
2000-04-22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整理 我有话说

在宝钢运输部汽车电器维修车间,有一位五年内获得40项国家专利的“工人发明家”,他就是汽车电器高级技师孔利明。

参加工作时只有初中文化的孔利明是在实践的摸索中自学成才,创造奇迹的。还是在1993年,“日野”载重车的启动马达被国产替代的离合器粉末堵死,大量烧坏,报废的启动马达堆成了小山,而一个马达价值万元。孔利明决意攻下离合器片国产化这个难关。可他先后设计了20多个方案都不理想。一天,他见家中装面粉的塑料袋扎了个洞,面粉直往外流,看出了神,扔下袋子直奔实验室,在马达上开了个小洞,没花一分钱,就解决了启动机马达容易被烧坏的问题。光离合器片国产化一项革新,当年就为宝钢节支148万元。接着,他又尝试进行了十几项的进口汽车备件国产化的革新。每年为宝钢节支95万元人民币。

孔利明的发明不光鼓舞和激励着工友们,在外国专家面前腰板也挺得很直。日方专家不相信中国产的蓄电池能在进口车上用。也从未把在现场干杂活的孔利明的意见放在眼里,可是孔利明拿出了一整套进口车辆与国产蓄电池使用搭接的方案,第一年就为宝钢节省外汇15万美元。1997年由美国引进的一辆大叉车使用一直不正常,美国专家调试了8个月也无济于事,孔利明接受了任务,登上大卡车,仅用4个小时,就准确找到了故障点,指出设备设计上的问题,美国专家连声称服。

1998年,从美国引进由四块电脑控制的新型装载机在作业中启动马达盖突然断裂,掉进了发动机底壳箱。底壳箱洞口小,断裂物不知掉在哪个角落。大家用钩子钩取,用磁铁去吸,都不奏效。孔利明被请到了现场,他正犯胃病,联想起用胃镜检查溃疡的原理,一下子来了灵感。他从家中取了原先准备装可视门铃的广角摄像头、小电视,在工友们的配合下,2小时内动手做成了一个简易的“内窥式电磁取物器”,连5分钟都不到,没拆一个螺丝钉,使一台价值780万元人民币的机器恢复了运转,直接避免了各种损失30多万元人民币。十多年来,孔利明解决排除各类重型引进车辆疑难杂症149个,创造经济效益1100万元。渐渐地,“有困难,找老孔”的亲切话语在领导和职工中流传开来。

自1995年起,他共申请国家专利47项,授权40项,1996年以来连续4年摘取中国专利新技术、新产品博览会“金奖”。当鲜花和掌声一起涌向孔利明的时候,他思索着,在企业整体实力的大比拼的市场竞争中,怎样带动大家共同掌握技术创新的方法和本领,提高整体素质。在他的带领下,班组同事联合科研攻关,发明了漆包线直接注焊剂。目前,大家一起研制的“汽车误发动自动保护装置”正在申报国家专利。1996年他所在的班组荣获宝钢“三学”先进集体、合理化建议先进小组和特级班组等光荣称号,去年获上海市红旗班组和上海市首届“十大特色班组”称号。他所在的汽车大队合理化建议和科研工作也连年获先进称号。前年以来,汽车大队还自行组装了36台进口车辆,为企业节支3000万元。

孔利明没有念过大学,他的成才不是偶然的,是勤奋学习的结果,然而学习对于一个既要出满勤,又要干满点的现场工人来说,难度是相当大的。这十多年来,他自学了十多门专业课程,记下了200多万字的学习笔记;他收集和剪辑的各种报刊资料20多本,叠起来近半米高;他为了读懂外文资料,五年时间里更新了三只“好译通”……就这样,他不断地拓宽自己的“知识底座”,使自己从一个只有初中文化水平的普通汽车电器修理工成长为一名本行业的专家。

成为“发明大王”、“专利大户”后,孔利明名声鹊起,不少单位看中他的才华,用高薪要他“跳槽”。他都一一婉拒了。孔利明说:我离不开充满阳光、水分和沃土的一线修理岗位,更离不开这个有利于创造性劳动的工作环境。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